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科学前沿讲座】邵峰院士:Cytosolic anti-bacteria immunity: sensing and execution

  • 日期:2016-07-12
  • 3479

2016711日下午,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邵峰院士做客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科学前沿讲座”,在教二-104教室为国科大学子们带来了题为《Cytosolic anti-bacteria immunity: sensing and execution》的精彩报告。

邵峰院士是中国最年轻的院士,是国内研究感染免疫的集大成者。邵峰院士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获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后回国,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实验室,开始独立研究生涯。2013年,他作为首位大陆本土科学家荣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2015年,他作为第六位中国科学家,当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201512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是现有1600多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截至目前,邵峰实验室已发表论文60多篇,被国际同行引用4000多次。自回国至今,他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被权威专家和学术杂志重点评述。

Cytosolic anti-bacteria immunity: sensing and executionCytosolic anti-bacteria immunity: sensing and execution

本次讲座,邵峰院士围绕天然免疫中免疫细胞识别和处理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自己实验室近年来完成的出色的研究成果。

报告伊始,邵峰院士简单回顾了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以适应性免疫和天然免疫的对比强调了天然免疫的两大重要基础的功能——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和原位第一时间迅速控制感染的功能。随后他从天然免疫相关概念的提出讲到近些年来天然免疫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简单梳理了天然免疫的研究历史进程。

邵峰院士邵峰院士

在简单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后,邵峰院士介绍了他的研究小组近些年在天然免疫反应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由于TLR作用机制不能解释细胞内感染的受体识别问题,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在早年间着力研究细胞内的识别受体和相关机制,经历了数年的探究,他的研究小组成功发现了细胞内识别鞭毛素的受体蛋白Naips并解释了该受体的识别机制。接下来,邵峰院士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在研究艰难杆菌毒素TcdB/A作用机制过程中的对于Pyrin基因及其产物蛋白功能的新发现。

随后,邵峰院士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在炎症型Caspases和细胞焦亡领域的研究结果。与领域内同行致力于寻找胞内连接胞内菌和凋亡Caspases的受体而苦于无果不同,邵峰院士的研究发现,Casepase11可以直接作为受体识别胞内菌的特定成分并且多聚激活,从而进一步介导细胞发生焦亡。此外,他的研究组还成功找到了焦亡关键蛋白GSDMD,并阐述了其在焦亡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机制。

邵峰院士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邵峰院士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在讲座的最后,邵峰院士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同学们对待科研要持之以恒,在讨论研究问题的同时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