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上午10:00,生命科学学院514班全体党员同志及班级同学一起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共同回望那段光辉岁月,共同感受科学前辈的伟人气息。
在参观纪念馆前几天,宣传委员在514党员群上分享了“两弹一星”相关知识给全体党员:“两弹一星”是指核弹(氢弹和原子弹的合称)、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攀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等;讲到了为“两弹一星”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预备党员马明乐同志分享了有关“两弹一星”背后的故事,如当时经济的落后对每个参与此项研究的人都是莫大的考验,郭永怀坚持夜航,飞机失事时还紧抱绝密资料,每个故事都感人至深,让我们潸然泪下。
由于有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对纪念馆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在寒风瑟瑟的早晨我们来到纪念馆前,讲解员把班级同学分成了两组,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走过了中科院“两弹一星”事业展,中科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中科院早期学科历史展。有时候我们会为生动而大笑,有时候我们会为深情而入迷,有时候我们会为动人而热泪盈眶。
我们想象不到当时的条件是多么艰苦,没有钱,买不起高档仪器,只有人才,只有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用着古老的手摇式计算器计算着精密的数据,他们忍受着与爱人的分离,邓稼先、赵九章、郭永怀等伟大的科学家们默默地坚守在科研岗位上,无私地为中国的伟大事业奉献着。
班级同学对讲解内容十分感兴趣,不断和讲解员交流,讲解员都感叹说:“你们听得那么认真,我们讲得也有激情,你们是讲解时间最长的一个班”。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不得不踏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不少同学还意犹未尽,我知道我们都想再多看一会儿科学家们,想多瞻仰一会儿他们的容颜。
“飞机炸毁时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相抱为保护怀里的重要科研文件,让人感触颇深,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他的妻子李佩——百岁高龄的老人,在《湍流卷不走的先生》中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读后也是止不住地流泪,他们那种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百废待兴,正是这些科学前辈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从无到有,武装了我们的国防,增强了我们的国威,这种脚踏实地、不断创新、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国科大学子学习。”
“在上个世纪,国内的科研条件如此艰苦,很多科学家学成后纷纷回国,他们内心对国家的热爱,为科研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虽然科研环境改善很多,但许多人内心是浮躁的,奉献精神没有那么强烈,目的没有那么纯粹。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科学界未来的半壁江山,我们应该牢记‘两弹一星’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这个平台,从思想上要热爱祖国,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于科研!”
一条条话语都出自同学们真真切切的感受,每一个同学都从科学家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寻觅到了科学的光辉,感受到了伟人的力量。作为党员研究生的我们,更是不能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并在自身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引领,为学校、社会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