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秋叶传情”秋季校园植物认知活动

  • 日期:2020-10-23
  • 1476


 

2020年10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普宣讲团于雁栖湖校区举行“秋叶传情”秋季植物认知活动。此次活动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园品牌文化建设项目的资助。

活动于下午点正式开始,历时近三个小时,报名人数达一百八十人以上。参加活动的同学们首先在雁栖湖校区东区三食堂前集合并领取了明信片作为纪念。活动初始,由在生命学院参与集中教学的来自昆明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植物研究所等植物学专业的郭昌安、惠珂、曾商春、刘菲菲李波卡刘艺峰颉可位讲解员,组成了此次植物认知的主讲人。饶有趣味的是,生命科学学院科普宣讲团的同学们纷纷为自己取了动植物自然学名,例如来自华南植物园的曾商春同学取名“报春”,来自植物研究所的颉可同学取名“地黄”。大家的自然学名使得现场气氛一度热烈,同时也增强了浓浓的植物认知活动氛围。

生命学院科普宣讲团的植物认知讲解小分队的七位同学在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报名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现场自由选择一位讲解员便开启了奇妙的“校园植物认知之旅”。本次植物认知活动的具体路线共九站,分别为:东区三食堂 → 教二 → 体育馆 → 国科大桥 → 教一 → 综合楼(小白楼) → 二食堂 → 咖啡馆 → 西区一食堂,贯穿东、西两个校区。

同学们热情高涨,主讲人刘菲菲同学拿着日本晚樱的叶子,从专业的角度为同学们展示了叶片基部的两个腺点。大家纷纷围观,认真地听刘菲菲同学的讲解。李波卡同学讲解的凤仙花也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凤仙花别名指甲花,在古代爱美的姑娘常用它的花汁来涂染指甲。又因为蒴果成熟时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不耐烦地裂开,因此人送外号“急性子”。地黄平时随处可见,但是“地黄为什么叫地黄呢?”主讲人曾商春同学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同学们好奇地围了过去。“地黄地黄,地下的根是黄的嘛!”曾商春同学说着便挖了一棵地黄拿在手上,“大家看看!根是不是黄的?”同学们认真地点点头。


刘艺峰同学给大家讲解了校园中常见的白蜡树,他提到白蜡树是木犀科白蜡属的植物,鉴别特征是奇数羽状复叶,复叶对生,顶芽和腋芽都是黑色的,并且白蜡是雌雄异体的,其结的果实是翅果。除了伫立的白蜡树,校园中还随处可见“爬山虎”,秋季的爬山虎在季节的映衬下泛着黄红的叶片,十分美丽。颉可同学指向墙壁上的爬山虎介绍到,爬山虎又名“地锦”,到了秋天地锦便会开始变红。惠珂同学为大家细致的介绍了蒙古栎。蒙古栎是东北、华北地区的常见树种,叶片倒卵形,边缘有波状钝齿,壳斗外壁有瘤状突起。郭昌安同学则为大家展示了国槐的果实——荚果,其特点分明,呈串珠状,具有肉质果皮。

 

 

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全程认真聆听,有的捡起地上的落叶想要回去做标本,有的驻足拍照,欣赏着平时虽然常见但并未深入观察、了解地校园内的植物。大家除了观赏,还认真地做起了笔记,参加活动的刘宇航同学分享了她的部分笔记截图。“以前我在南方读大学,也认识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通过今天的学习感觉南北有很大不同,科普团的讲解员们讲得很透彻,感觉自己又涨知识了。”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党万园同学兴奋地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宣传部的支持,线下活动的同时B站(哔哩哔哩视频平台)和抖音两个平台进行现场直播讲解员以及后台工作人员们针观众们的线上提问及时做出解答。活动线上参与人数最高达到500多人次,反响热烈。除了带领大家认识校园植物,生命学院科普宣讲团的同学们前期还特意准备了精美小礼品植物标本、定制明信片等,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可通过辨认工作人员们准备好的植物获得奖励。

 

活动最终顺利结束,同学们流连忘返。生命学院科普宣讲团杨晶同学作为此次活动的学生负责人之一,对于活动的成功举办感触颇深:“同学们对秋季校园植物认知活动特别有热情,积极参与并且好奇心满满。讲解同学耐心地解答各种问题,工作人员也认真负责,不断提升活动体验感。大家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了合作能力,植物认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总之,这是一次很棒的活动。”据悉,生命学院科普宣讲团的植物认知活动还会继续,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等待后续通知。

附:部分校园植物照片

 

国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


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

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Atropurpu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