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科研实践中期学习交流会顺利召开

  • 文:陈晨、梁腾霄 图:胡锦州、李芳、秦巾灵
  • 日期:2021-01-22
  • 1307

2021年1月14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科研实践学习交流会在教学楼405室举行。活动特别邀请了1804班科学家班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徐涛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研究员,生命科学学院科教融合办公室主任张蕾,本科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孙燕新,以及生命科学学院李芳老师和秦巾灵老师参与。本次交流会由1804班青年班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郎明林教授主持,生物本科1804班和2018级贝时璋菁英班本科生共56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主要议程有徐涛院士发言,柳振峰研究员介绍科研思路和方法,18级参加科研实践训练项目的学生代表进行实践报告交流和老师点评等。本次交流会在徐涛院士的总结中深化了科研实践经历与科研经验的分享,推动更多同学走向实验室,更好地发挥科教融合办学特色的优势。

本次2018级本科生科研训练中期交流会旨在为高年级本科生提供一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丰富科技创新氛围,达到提升本科生整体科研觉醒和科研素质的效果,为本科生顺利进入毕设阶段,做出高质量科研产出打下基础。

 

郎明林老师主持交流会

徐涛老师讲话

会议开始,班主任郎老师介绍了参加本次交流会的领导、老师和会议内容。徐涛院士在简明的讲话中,明确了开展本次交流会的主要目的——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分享科研实践经验与体会。

柳振峰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内容详实的精彩报告,主题为《科学问题和好奇心驱动的植物光合作用捕光机理研究》。柳振峰研究员运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在光合作用状态转换相关的膜蛋白复合物及其分子机理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重要成果。在柳老师分享的科研经历中,从捕光复合物三维结构,捕光过程超分子基础,到绿藻捕光过程相关的科学问题,同学们感受到了好奇心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次的报告不同于普通的学术报告,柳老师将科研经验与个人感悟相结合,激励与启迪了同学们前行的目标。

柳振峰研究员分享科研经验

之后,参加科研实践的8位本科生代表进行了科研实践项目分享。这8位同学分享的内容各有千秋,但却有着共同之处——如何在科研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廖康同学的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她在华中科技大学时参与的科研项目“蒙药地梢瓜对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完整的项目设计,细节的实验计划,让同学们认识到,在科研之中严谨与用心必不可少;崔可宁与张真豪同学对于实验室轮转,研究兴趣确认的经验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彭泽璇同学介绍了她关于多铜氧化酶的相关研究,从文献到数据库,相关信息的获取过程中透露着对各种资源数据检索、获取时的严谨态度,也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合作在科研中的重要意义;宋乔同学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了他在进行干细胞相关项目时感受到的项目构想与实际实验的差距。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他认为只有真正去实践才能不断提升;郭智宸同学作为2020年国科大iGEM队长,分享了他从学习基本实验操作到进行完整项目设计的成长,并在报告中展现了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领域的魅力;孟煜睿同学带来了关于小立碗藓染色体合成的相关介绍,提出了注重细节、积极向周围人学习、认真做好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张一龙同学分享了在师兄师姐成果中得到的启发以及自己设计实验的具体流程,总结出不可盲从导师与前辈,要有质疑精神,主动交流,寻求思维碰撞,内容生动有趣,勇于创新,启发了同学们对系列问题的深刻思索,同学们的踊跃提问也使得氛围更加热烈。

1804班同学们交流科研实践项目

学习交流会的末尾,徐涛老师进行了总结。徐老师认为本次交流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同学们的分享各具特色,能够很好地促进大家的发展。然后徐老师从自己在德国求学时的经历入手,告诉大家“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入手,不要好高骛远”,“做科学不可迷信盲从,要有判断力,重在求真务实”;徐老师还从自己与团队如何攻关新冠快速检测,并最终取得突破成果的事例中,鼓励我们以目标需求为导向的研究和以好奇心为导向的科研并重,将好奇心与使命感融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更好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郎老师再次强调大家要把好奇心与国家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牢记初心与使命,为早日把我国建成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交流会结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