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国科大和你们见面!”,一位神采奕奕的可爱老人缓缓走上讲台,一口清亮的普通话让在场不少同学眼睛亮了起来,谁能想到眼前这位健朗可爱的老前辈已至耄耋,这位老前辈便是我国知名的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郭爱克院士。
“智能的本质是什么呢?”讲座一开始,郭先生便向在场听众抛出了这个问题,他提到,当下要了解这个问题、要研究智能,应当先放眼宇宙,从宇宙创生到智能演生,从微观、介观、宏观、宇观的时空尺度来思考智能之路,即要去求索智能的深层本质、演生规律和未来方向。“宇宙本和谐,行星动有序,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交响乐团,和宇宙一般,从简单的初始状态按着简单的定律演化出丰富的复杂性,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物质。”
“那什么又叫智力呢?”郭先生引用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话表示,智力是当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动用的东西,是从0到1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打破旧的完形创造新的完形,他特别提到了完形——来源于德语单词Gestalt,意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强调的是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大家瞧这张图多有趣,这三个‘臭皮匠’是完全智慧的表情!”在座听众不禁颔首,郭老指着屏幕上三只表情各异的大猩猩对大家说道,接着他又以早期在零磁环境下研究果蝇学习记忆的工作为例,阐述了人类智能的演化历经系统进化、个体发育和毕生学习的三个时间尺度,他表示,智慧是基因—脑—行为—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相互迭代的结果。从寒武纪开始,生命演化的整个过程充满了偶然性,演化和选择创造了生命的多样性,达尔文进化论不仅是在宏观尺度存在,在微观尺度上也同样存在,郭老便用道家名言“大道至简,大美天成”总结自然是非常神奇且神秘的。
在谈到学习与记忆时,郭先生对同学们说:“人类是要毕生学习的,大家在国科大学习,到了我这个年纪也还要学习,毕生学习的结果是会让我们拥有记忆印迹”,记忆是利用过去为将来服务的能力,记忆能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同学们,铭刻过去、梦想未来,这就是人生……”
“线虫、果蝇等等你看它们多么的不起眼啊,但是它们内在很多原理会提示我们重要的启迪”,郭先生认为不管物种有多么的不同,他们的基本构架甚至中心枢纽是相似的,所以当代脑科学研究者应当从整体角度来研究和思考大脑。随后,他又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通俗易懂的例子向在座的听众介绍了“小世界网络”、“沙漏模型”等脑网络结构模型,“人们只有从系统的角度思考,才能看到更宏观尺度的问题。”
郭先生回忆起曾和一位教授朋友就自然智慧与人工智慧的问题进行探讨,学术界关于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高下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但本质上是相互照亮的关系,大自然能给予我们启发,去跨越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鸿沟,用自然智慧启发和优化人工智能系统,实现自主学习和能思考的通用智能……他认为人类大脑的演化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大脑工作原理的“逆向工程”或在某些认知智能方面能超越人脑,但永远要记住的是,大自然比我们更聪明。
为同学们签名写祝语
在与同学们聊到一些科研趣事时,郭先生眯着眼睛笑着说到,“我把这些研究发现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他认为《道德经》中所提到的“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世间万物是产生矛盾对立统一后才形成的“第三者”,这与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同学们,要对我们的文化有自信啊!”中华民族珍贵的哲学思想宝藏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们的科学研究。
随后,他还用小鸟在电线上有序排立的例子,讲述了群体智能的涌现,智慧的大自然用简单孕育着复杂,但复杂的生命系统原理却能启发人类智慧科技,生物也能从行为中得到认知,进一步演化,郭先生列举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并提出了神经科学的“智能方程”——精神=大脑×行为3 ,他认为精神是脑和行为的互动,物质因此变成了精神,“为什么不是二次方是三次方呢?因为三生万物啊。”他半倾着身子乐呵呵地笑着说道。
最后,郭先生对同学们寄语,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向青年一辈所说的“不负韶华”,他用荀子“为乐不可以为伪”做引,提出“唯学不可以为伪”踏实求实的研学态度,他希望青年一代的科学研究者能够更大尺度地、系统地思考,做跨物种、跨尺度、跨层次的研究。
在听到一位学生对于未来课题研究方向表示迷茫时,他迈步走下讲台,缓缓走进学生们中间,和蔼地说道:“真好啊,你们年轻着呢,面包会有的,方向也会有的!”
郭院士和参加讲座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