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丁永胜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不依赖外源细胞外基质的肺癌类器官模型

  • Talha Chauhdari
  • 日期:2025-09-17
  • 176

       生命科学学院丁永胜教授课题组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In Vitro Models期刊上发表题为“ECM-free lung tumoroids generated by an air-stretchable microfluidic chip”的文章(https://doi.org/10.1007/s44164-025-00093-8)。

       类器官模型因其能在体外重现肿瘤的部分生物学特征,在癌症研究和药物筛选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传统类器官培养依赖外源性细胞外基质(ECM),如常用的 MatrigelTM,存在批次差异大、可重复性差、规模化受限等问题。该研究首次在无需外源性ECM的气体拉伸微流控芯片平台,采用肺癌细胞、内血管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共培养体系,构建人类肺肿瘤类器官模型。该微流控芯片能够提供每分钟15次(0.25 Hz)、5%幅度的拉伸作用于细胞,同时兼具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 ALI)和气体交换功能,模拟肺癌微环境与探索机械刺激效应。

        该模型成本低、通量高,可区分不同细胞成球潜能,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可重复的三维肿瘤培养策略,适用于临床前药物筛选测试及肿瘤进展研究,有助于精准医学和抗癌药物开发。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Talha Chauhdari(巴基斯坦籍)。